最新消息 · 我为校庆增光彩 基建后勤管理部全力做好建校60周年庆典日活动保障    2024/12/05      · 2024年度第十届广州航海学院青春健康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主持人大赛决赛圆满落幕    2024/05/31      · 后勤管理处开展第36个爱国卫生月活动简报    2024/05/14
 
 
学习园地  
 
2017—后勤保障部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材料(5)——中国梦
2017-06-13 10:47  

 

基本内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奋斗目标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梦想,而是一种特定的、整体性的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是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的高度融合统一,是中华民族正在万众一心、努力奋斗的共同理想。

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梦想并不一定都能成为现实,有些梦想最终只是一种潜意识的模糊不清的意象,有些只是只言片语的零散的思想,有些止步于凌乱惨淡的尝试。梦想只有成为一种清晰的思想意识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走上向现实转化的道路。梦想一旦成为人民群众的思想共识和具体行动,就决定和引领着社会发展的方向。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梦想,一旦付诸行动,就会成为一种神圣的国家意志、民族意志,就会成为不可抗拒的变革社会的伟大力量,并创造出让世界景仰和称颂的人间奇迹。

  中国梦,是中华儿女普遍的坚定的思想意识和目标追求。中国梦经历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遭受空前屈辱和磨难的洗礼,经历了无数志士仁人肝脑涂地和舍命抗争的无数次劝谕的启迪,经历了千万次中国向何处去的上下求索和反复追问的锤炼,最终找到了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寻求民族解放、实现民族富强的道路。历史学家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整个二十世纪一直是中国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一直是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可以说是贯穿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近代以来激荡在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民族复兴的梦想渐渐明晰起来,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渐次递进的实现阶段和表现形式。

  在当代中国,中国梦具体的实现形式,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任务,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把这一总目标具体分解为两个百年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中国梦时对此进行了重申。第一个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具体勾勒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里程碑式的标志。可以说,提出中国梦进一步强化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自觉意识,表明了我们党对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建设道路所蕴含的价值方向的坚守,同时进一步强化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恪守的发展道路和奋斗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把握,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尊重,是对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庄重申明。中国梦,寄托着中华民族永不褪色的集体记忆和昂扬向上的意志情怀,昭示着中华民族崇高的目标理想和美好的未来。

注释:

理想: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像和希望;对某事物臻于最完善境界的观念
梦想:梦想是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和渴望是人类最天真最无邪最美丽最可爱的愿望。

有时梦想是不切实际。但是,如果我们的梦想建立在理想的基础上,这个理想又源于现实,这个梦想是可以实现的。

思想意识: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处理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好恶,欲望等情感

目标指向:个人或组织所期望的成果;梦想、理想是大的目标的称呼。其定义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期望标准。

上一条:2017—后勤保障部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材料(4)
下一条:2017——后勤保障部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材料(6)
关闭窗口
  • 广州航海学院

  • 广航后勤管理处

  • 广州航海学院后勤服务

     

广州航海学院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80873号

访问量统计: